1.显示行号: cat -n
2.set nu
3.tail -f a.txt 查看文件的尾部变化
4.w 当前的登陆用户
5.yum包管理工具底层调用的还是 rpm -ivh 包名.rpm
6.从逻辑的角度出发,所有的目录有一个顶点或者说起点就是根(/);目录和分区是没有关系的,如果要写文件则必须有一个入口,这个入口就是挂载点,让这个文件目录挂载在某个目录上
7.我们在启动linux后,看到文件目录能用,是因为启动的时候就进行了挂载。
/etc/fstab为我们进行挂载
8、/etc/motd 提示信息 fdisk -l 查看系统挂载情况 lost+found 系统突然破坏文件存放路径
9、负载表示机器的繁忙程度,开机启动的时候才挂载上去的。
10.halt/init 0 关机命令 shutdown -r/-h now 重启/关机
11.系统安全信息的日志:/var/log/secure
12.DNS建议改这里的地方,不要改其他DNS的地方。
13./etc/rc.local 存放开机自启动的文件,源程序编译安装的软件(chkconfig 只能管理yum/rpm安装的程序的启动服务)
14.visudo == vi /etc/sudoers 是一个重要的文件,权限提升的重要文件。
15.在/var 日志文件 /var/log 各个系统日志文件 /var/log/message* 系统生病了的日志文件
/var/log/secure 记录登入系统存取信息的文件,特别是ssh登陆
/var/log/wtmp 记录登陆者信息的文件(命令 last 在线用户的登陆信息)
lastlog 记录曾经登陆过的用户的历史
16.proc的配置文件的内核优化,是临时生效的方法,重启不生效。
17.这里没有找到合适的例子,但是还是想说一个,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过,就是对于一个命令如果执行后,系统提示没有相关的命令,那么表明这个命令没有在PATH环境变量中存放,所以写上全路径或者在PATH中添加都是可以的。
18.在linux里面一切皆文件
其中的日期表示创建时间 ,第一行的“-”表示普通文件,通过命令file看普通文件类型。
c开头的是字符设备。b开头的是块设备 。 s开头的套设备是.sock的一类特殊文件,是在网络中数据之间进行通讯的。 l开头是链接文件
19. i 和 h的区别:i是inode文件的索引号
看最后一个-lhi总共有10列:其中第3列是硬链接数;第9列表示最近修改时间
20.inode的大小在文件系统中格式化后就不能修改了
dumpe2fs /dev/sda3|grep -i "Inode size"
21.一般一个文件至少有一个inode和一个block,格式化数量:Inode数量会小于block。原因在于Inode 是文件的属性,记录不了多少内容,所以占用的空间肯定是少的,一般一个文件一个Inode就够了,但是文件的内容有大有小,所以可能是多个block,所以Inode数量会小于block,原因在于block已经占用满了。
22.ext3\ext4文件系统,block都分配4k是最佳选择。